欢迎访问漯河市残联--法制建设官方网站~ 无障碍声明 | 邦邦听图客户端下载
法制建设您当前的位置为:首页>业务中心 > 法律维权 > 法制建设

漯河市残联2023年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来源:漯河市残联 发表时间:2024-01-16 浏览次数:83

漯河市残联2023年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2023年以来,市残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委法治办精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武装头脑,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扎实开展法治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全省残疾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项行动现场会在漯河召开,漯河市残联“3+3+N”残疾人普法工作模式得到全省推广,为我市依法治市和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工作发挥了残联积极作用。现将市残联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定履行职责

(一)提高政治站位。根据工作分工,及时调整由党组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部室、单位相关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残联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印发出台《市残联2023年工作要点》,将法治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及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与职能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二)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领悟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要义。出台《市残联2023年度干部职工学法计划》《市残联普法责任清单》,采取党组中心组学习、全体干部集中学习等形式专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残疾人保障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12次,切实提升残联干部职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三)扎实谋划部署。出台《市残联2023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明确年度市残联法治建设工作任务,以周例会、月汇报等形式,听取市残联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6次,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做到了年初有规划,实施有步骤,推进有督查,工作有总结。

二、落实法治建设工作,提升法治意识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法律知识和党内法规。把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残疾人保障法等内容列入党组中心组和干部集体学习内容,通过班子周例会和周二、周五集体学习、专题学习活动,共组织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2次、残疾人保障法等涉残法律法规6次、民法典专题学习2次,组织开展市残联干部职工学法普法专题学习教育2次、依托“中国普法”公众号组织集体答题活动2次。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有效促进了全体干部职工全面掌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武装头脑、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组织开展“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积极上报市法制办6起发生在残疾人身边的继承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等以法释案案例,生动形象讲解侵犯残疾人权利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利用微信工作群、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推送《民法典三周年!一起来学习》《关爱残疾人,民法典如何规定》《“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倡议书》等民法典相关学习宣传内容4篇,增进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持续加大民法典宣传力度,制作法治宣传展板4个,利用单位LED屏幕,常态化滚动播放“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弘扬法治精神,共建平安社会”等宣传标语7条,营造学习民法典、宣传民法典的浓厚氛围;通过中国普法微信工作号,组织开展民法典有奖答题活动,不断提升民法典学习宣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和残疾群众运用民法典维护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三)依法维护残疾人群体权合法权益。畅通法律处理机制,协调解决残疾人利益诉求,化解矛盾纠纷,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14件次,共计接待受理来信来电来访64人次,其中来访8人次,来电56人次。受理市长热线5件,信访办结率达到100%。有效保障了残疾人合法权益,解决涉及残疾人维权案件,强化了残疾人法治意识。

三、打造特色亮点,“3+3+N”深入推进普法工作

(一)健全“三个机制”,夯实普法桩基。一是队伍建设机制。探索建立“市、县、镇(街)三级残联+村(居)残协+残疾人”的“3+1+1”普法宣传联动机制,组织动员有法律职业资格的工作者加入,建立2300余人的宣传队伍,让专业人干专业事,有效解决“谁来干”问题;市、县两级分别成立残疾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具体责任人,有效解决“干什么”“怎么干”问题,把普法工作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由村(居)残协和专职委员组织残疾群众参加活动,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实现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为普法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部门联动机制。加强部门通作,打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组合拳”,凝聚工作合力,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的格局。多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一系列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和司法保护的政策文件,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建立重大案情协商机制,严厉打击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会同检察院开展“无障碍公益诉讼”活动,立案公益诉讼案件12起,积极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三是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将普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纳入全年工作要点和工作台账,制定《普法责任清单》《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市残联“八五”普法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工作要求、工作重点、活动安排和保障措施。将普法工作纳入残联系统年度考核评价内容,将“软指标”变为“硬任务”,着力解决普法工作“边缘化”问题,持续加强对县区残联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监督,确保普法工作高质量开展。

(二)筑牢“三个阵地”,提升普法质效。一是筑牢公共场所阵地。目前,共建设大型主题法治文化公园、基地、中心等法治文化阵地72个,设立民法典宣传区、残疾人保障法和专门行政法规宣传区,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就能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其中“沙澧法苑”法治主题公园最为推动残疾人普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抓住“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残疾预防日”“爱耳日”“爱眼日”重要节点和残疾人事业重大活动契机,在市区LED显示屏、公交车移动电视上投放《残疾人保障法》宣传片、宣传标语20余条,营造“法在身边”的浓厚氛围,提高广大群众尤其是残疾群众在普法活动中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二是筑牢中小学阵地。已联合教育部门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课堂教育,推动“计划、教材、课时、老师”四落实,在1146所中小学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实现全覆盖。摸清在校残疾未成年人底数,引导残疾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将《宪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内容融入开学第一堂法治课,全年开展1125场次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做守法、护法、尊法、守法的模范,校园安全事故、意外伤害发生率大幅下降。三是筑牢融媒体阵地。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阵地优势,加大新媒体运用和推广力度。在漯河日报开辟“阳光助残”专栏,发布28篇信息;在市广播电台爱在沙澧普法专栏,每周刊播一期普法节目,并与残疾人热线互动,在群众中反响强烈;用微电影、专题片、微视频、微动漫等形式推送53起生动鲜活的案例,播放量超过4万次,不断加强对社会公众以及残疾群众的政策宣讲和法律法规讲解。依托“法治漯河”微信公众号、普法微信工作群、漯河手机报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法治宣传信息300余条,分众化、精准化传播,提高普法针对性。近期发布的《77条民法典助残规定给残疾人重“典”保护》信息,以问答形式对残疾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解读,帮助残疾群众进一步理解《民法典》助残规定,收到良好社会反响。

(三)开展“N场活动”,拓展普法维度。一是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项行动,让普法工作更有高度。紧抓中国残联、司法部开展的专项行动机遇,结合我市实际,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残疾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并制定了具体工作措施。工作推进中,我们主要做好三个“抓”:抓“关键少数”。将残疾人事业专门法律法规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制定台账、强力推进,全年开展法律知识学习12次,专题研究普法工作6次,切实发挥“领头雁”作用。抓“绝大多数”。在全市残联系统开展“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宪法、民法典,与残疾人事业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重点学习内容,邀请法律顾问、检察官开展专题讲座,组织法律知识测试、“我与残疾人保障法”主题征文等活动,持续强化全市残疾人工作者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抓“关键岗位”。注重提升专职委员法治素养,举办6期专职委员培训班,将与残疾人事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学习内容,使专职委员依法履职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二是开展“以案释法”活动,让普法工作更有深度。秉着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一个好的以案释法,就是一堂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的理念,将司法案例作为普法宣传的第一素材,开展“以案释法”活动,在普法深度上求突破。邀请法律顾问对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的十起残疾人权益保障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录制6期视频,以“微课堂”形式发布投放到各个网络平台,让残疾群众足不出户实现“指尖学法”,累计点击量过万。通过“小案件”讲述“大道理”,指引残疾群众学习、信赖、运用法律法规,让残疾群众更真切感受到法律法规对护航美好生活的重大作用和意义。三是开展“普法进万家”活动,让普法工作更有温度。在艺术巡演中联合市文旅局、文化馆增加《有“典”不一样》《还不还》《民法歌谣》等普法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成立以律师、法律顾问为主的“助残法治使者”志愿者队伍、以残疾人康复专家为主的“残疾人心理疏导”志愿者队伍、以各级残联干部职工为主的机关志愿者队伍,各个团队根据自身职责既有所侧重,又通力合作,围绕社会热点问题、残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法治需求,线上线下相结合,持续开展宣讲活动,讲好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全年开展普法活动、专题讲座百余场,发放宣传品3万份、现场答疑1万余人次、受益群众高达5万余人。四是开展“执法检查”和“法律援助”活动,让普法工作更有力度。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30余次,通过现场汇报、实地观摩等方式,聚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就业、康复等问题,有效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相对而言是最需要法律援助的群体,我们在市、县、乡三级均建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站,8个成效突出的站点进行了示范点命名,以此激励各级援助站全面保障残疾人诉讼权利,严厉打击侵害残疾人的犯罪行为。进一步畅通残疾人涉民生案件执行绿色通道,联合各级法院加大执行力度兑现残疾人胜诉利益,截止目前为34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最大程度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四、存在问题

(一)营造尊重、理解、关心残疾人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残疾人是社会较为弱势的群体,需要进一步营造尊重、理解、关心他们的浓厚氛围,为残疾人打造“平等、参与、共享”的法治环境。

(二)残疾人法律法规政策和法律援助知识宣传力度还需要持续提升。特别是新政策宣传的及时性、针对性、完整性上做得还不够。

(三)残疾人群体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能力有待加强。面对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社会歧视现象仍然存在问题,残疾人依法维权的能力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责任的重大意义,结合残联实际,全面开展残联系统法治建设,重点面向残疾人群体开展法律咨询援助,做好残疾人来电来访和市长热线受理,深入开展残疾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积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诉求,继续加大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执行力度,形成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良好法治环境。

(二)细化宣传举措。持续开展干部职工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法治素养、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结合不同类别残疾人的个性特征,创新方式方法,采取上门集中宣讲、录制有声视频、印制宣传资料等形式,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普法宣传,以满足残疾人需求为立足点,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残疾群众,全面的提升普法工作的宣传效果。

(三)提升工作实效。压实市残联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持续保持法治工作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贯彻落实《漯河市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残联工作实际,主动发挥残联职能,加大对残疾人群体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意义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切实提升残疾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2024年1月11日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客户端